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全館免運中

神經醯胺|從內調養你的「穩定狀態」補充神經醯胺的益處是什麼?該怎麼挑?一次說清楚!

你有沒有發現,有時狀態不穩的感覺,來得毫無預警?好像喝再多水也無法維持應有的滋潤感,連外在環境一點點變化,都容易感到不舒服。這可能跟你體內「神經醯胺」的含量有關。
神經醯胺是近年在保健領域備受矚目的關鍵成分,它是身體中天然存在的脂質之一,與維持穩定機能、鎖住水分與營養有關。不過隨著年齡增長與生活作息影響,體內神經醯胺可能會慢慢減少,連帶讓我們容易感到失衡。
 
 

什麼是神經醯胺?

 

神經醯胺(Ceramides)是一種具有親水與親油雙重特性的脂質,約占細胞間脂質的 40–50%。在健康機能中,它就像一道「天然的防水屏障」,負責維持水分平衡、結構穩定與保護屏障,幫助抵禦外界干擾。
但這道「屋頂保護膜」並不是牢不可破的。隨著年齡增長、生活壓力與清潔習慣等影響,神經醯胺的含量會逐漸流失,使得內部結構變得鬆動、無法有效鎖住所需營養,進而影響整體穩定度與水潤感。

 

神經醯胺的來源

 

依來源不同,神經醯胺可分為三類:
•    動物來源(Sphingomyelin):如牛奶、乳製品、蛋黃等萃取物。
•    植物來源(Glucosylceramide):如米、小麥、桃子、蒟蒻、牛蒡、蕎麥等萃取物。
•    人工合成來源:不可食用,只能用在外用保養品。
然而,日常飲食中神經醯胺的含量有限,不易攝取足夠。因此選擇植物性來源的保健補充品成為現代人維持狀態穩定的關鍵。
 

為什麼「萃取技術」那麼重要? 

 

即便從天然來源中可以萃取神經醯胺,卻不代表品質都一樣。神經醯胺的溶解度低,萃取工藝要求高,若沒有經過良好萃取處理,很難達到高品質的神經醯胺。
目前市售高品質的神經醯胺多來自日本,因其具有先進的萃取技術與大量科學驗證,且確保在足量添加的情況下具安全性,是專業保健品牌首選的來源。


口服補充神經醯胺的優勢?


近年來,口服神經醯胺補充品受到廣泛關注。許多研究指出,補充特定劑量的植物來源神經醯胺,可幫助:
•    增加神經醯胺濃度
•    提升鎖水能力與屏障完整性
優點在於:由內而外改善,全身性作用、不受區域限制。狀態不穩,可由根本穩定結構。
 

如何挑選優質的神經醯胺補充品?

市面上的神經醯胺補充品琳瑯滿目,選購時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著手:


1.原料來源是否標示清楚
 優先選擇明確標示「植物性來源」(如米、蒟蒻、桃子等),且有產地來源說明的產品。相較動物來源,植物來源的神經醯胺不具有過敏原,且素食可食用,適合長期補充。


2.是否使用專利原料
 專利代表該成分的特殊萃取技術或是相關科學驗證。像是「植物性神經醯胺專利」、「專利編號」等資訊,都是值得留意的指標。


3.是否具有國際期刊實驗佐證足量添加
 不是添加了就有效,重點是「是否達到科學驗證足量」、「是否經過國際期刊實驗驗證」。選擇有標示原廠數據或國際期刊出處的產品,才能達到真正有感。
 

4.是否外包裝標示清楚
 部分產品僅為訴求性添加,實際含量不足。建議挑選外包裝有清楚標示「每份含量(mg)」的產品,並確認是否達到科學建議劑量。
 

5.是否為信賴品牌或通過第三方檢驗
 優質品牌會公開檢驗報告,或主動送交第三方檢驗,確保品質與安全,讓你吃得安心、補得有效。


結語:穩定,是一種慢慢建立的日常練習
調整狀態沒有捷徑。與其等待大狀況發生後才亡羊補牢,不如在每天最忙碌的生活裡,也為自己留一點「內在防護」的空間。
選擇高品質、植物來源、並經過國際期刊科學驗證的神經醯胺,是最簡單、卻有效的日常方法。A'momris 精選來自日本百年大廠、植物性神經醯胺專利原料,原廠實驗足量添加並通過科學驗證,幫助你補回日常流失,維持穩定及水潤。
每天兩粒,方便又安心,是你從內調理的第一步。

 

Source: 

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abs/10.1021/acs.jafc.6b04275 
https://innovist.com/blogs/news/ceramides-in-your-skincare-routine  
https://sabbiaco.com/blogs/sabbiasquad-specialist/what-are-ceramides-and-why-they-are-important-for-dry-skin 


Source:
J Oleo Sci. 2021;70(3):417-430. 
Int. J. Mole. Med. 2016;38:16-22。   
Medical Dermatology Associates of Chicago
J. Am. Acad. Derm. 2014;71:177-184。
Int. J. Mole. Med. 2016;38:16-22。

健康新知分享

View All